首页
城乡规划处  行业动态 
济宁初绘双修总规 隆冬蓄力试点工作
——济宁市编制完成《济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信息发布时间:2017-12-26 信息浏览次数: 字号:【

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作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区域发展新高地和山东省向南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支点,济宁市在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病”的治理。2017年7月,济宁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城市双修”全国试点城市,“双修”工作也随之在孔孟大地拉开帷幕。

经过前期精心部署和连续五个月的全力推进,在隆冬之时,济宁市初步完成了《济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双修总规》)编制工作。《双修总规》从“下诊断、定盘子、分任务”三方面入手,明确了济宁市“城市双修”工作的重点难点与核心任务,为“双修”工作的全面开展勾勒出了巨幅蓝图,为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积蓄了浑厚的力量。

一、多元角度查病患,精准定位下诊断

《双修总规》着眼于生态问题、城市功能、公众意见等三个角度,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通过多级多方联动参与、多元数据应用、走访座谈了解民生民意等方式对城市“病患”进行了科学诊断,找出了济宁市“城市双修”工作的“短板”和“欠账”,明确了“双修”工作的重点难点。一是进行生态问题诊断,明确济宁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着“水源少环境容量低、水生态功能渐退化、采空塌陷区问题多、生态安全威胁增加”等问题。二是进行城市功能诊断,明确济宁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着“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基层公共设施不足、多元需求难以满足、老城历史欠账较多、改造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三是进行公众意见诊断,明确济宁市在城市软实力提升方面存在着“品质待优特色不显、现实与目标差距大、活力欠缺氛围不浓、名声与实际落差大”等问题。

二、明确目标与任务,十大任务定盘子

《双修总规》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7年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规划范围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面积约为950平方公里。《双修总规》以现状评估为基础,通过对济宁市自身发展条件的剖析及其他发达地区的经验借鉴,提出了将济宁建设成为“河湖共济的生态绿城、便捷舒适的宜居乐城、魅力彰显的文化名城”的“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目标。根据总体规划目标,结合前期《济宁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生态修复、交通改善、公共服务、棚改安居、市政设施、风貌提升、违建治理、文化复兴”等八大行动,《双修总规》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入手,明确了“双修”十大任务分工;其中,生态修复方面细化为河道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和完善城区绿地系统等三大任务,城市修补方面细化为开展交通改善行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棚改安居工程、市政设施提升、城市风貌提升、违法建设治理、城市文化复兴等七大任务。通过对十大任务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双修总规》建好搭牢了以“8大行动、10大任务、28个工程、165项项目”为主的“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的“四梁八柱”,为下步具体实施修补修复工作打牢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完善项目库,五区同心分任务

就“城市双修”而言,规划是基础,实施更关键。《双修总规》将项目库建设作为“双修”工作实施的抓手,并将具体项目分解到各区以及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市直各部门、单位,分项落实责任,既保证了各部门可以共同参与共同分担,又保证了各项目随时跟踪、及时对接。根据《双修总规》目标,确定拟实施“双修”项目总数为764个,总投资约1173亿元。其中,任城区分解项目351个,总投资约463亿元,主要集中于棚改、文化、交通等方面;兖州区分解项目173个,总投资约208亿元,涉及棚改项目较多;高新区分解项目125个,总投资约217亿元,主要集中于交通、市政等方面;太白湖新区分解项目63个,总投资约201亿元,涉及棚改安居、生态修复等方面项目较多;经开区分解项目52个,总投资约84亿元,主要集中于市政方面。

济宁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开展之初,市委、市政府便从工作组织机制构建入手,率先成立了“书记市长双挂帅、市级领导任成员”的济宁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领导小组,为稳步搭建“双修”试点工作的“四梁八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步,济宁市将在住建部、住建厅督导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全力全面全速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济宁特色的“城市双修”之路。(王剑、王超)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